最新动态 聚焦苏宁

【第一财经日报】盈利曲线不是成效标准

2013-12-27 16:40:42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摘要:转型互联网化,打造“一体两翼”互联网零售模式,本质上就是要按照开放平台的方式把企业资源最大限度地市场化和社会化。

转型互联网化,打造“一体两翼”互联网零售模式,本质上就是要按照开放平台的方式把企业资源最大限度地市场化和社会化。

全球互联网浪潮中,苏宁云商(002024.SZ)这艘传统零售的巨轮正在调整前进方向,在“掌舵者”、苏宁云商董事长张近东看来,“创业是一种终身的职业,每一次转型都是一次新的创业。”

“前二十年的转型创新都还只是在实体经济范围内,那么现在这十年的转型创新却是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完全掀开了新的篇章。”面对互联网的趋势,张近东将此次创业视为区别于前两次的一次革命性转型,他强调要“坚持创业的精神”,“把握行业的本质”,“谋定而后动”,并在全球开创性地提出一种全新零售模式——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线下虚实融合)。

第一财经日报:苏宁云商今年的大动作很多,互联网金融、战略并购、海外投资等让人有点眼花缭乱;今年哪些领域的进展是令你最为满意的?明年转型的重点是什么?张近东:今年称得上是苏宁互联网转型的战略布局年,最主要的就是厘清了战略、明确了路径,发布了“一体两翼互联网路线图”,目前,苏宁已经基本完成互联网零售战略的布局,正在进入实施深化阶段。

2014年将是苏宁互联网零售战略的执行年,重点在于以用户体验为导向,持续推进入口布局、品类丰富、服务优化,以及金融、IT、物流等零售能力建设,并推动企业文化的持续创新,推动苏宁业务互联网化、团队的互联网化。

零售本质是要在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架起一座快捷、便利的桥梁。这里有三个要素是始终存在的:那就是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零售的演变都是围绕这三个要素的变化进行的,最终要实现的是这“三流”的高效结合,也就是我们说的三流合一。今年是苏宁互联网转型以来动作最大的一年,虽然推出了多项举措,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都围绕互联网零售业务的开展进行布局或者优化。

日报:虽然苏宁云商对于 “互联网零售商”的模式和定义很清晰,但资本市场目前还是按照传统零售商来估值,且整个2013年的股价波动较大,你个人怎么看?

张近东:我们在进行任何战略决策和战略实施时,不能仅仅关注眼前的利益,更要考虑企业长远利益。不论是我们企业的第一次转型,还是目前正在进行的互联网零售转型,我们的一系列举措都是基于企业未来五年、十年发展的需要。

苏宁目前正在实践的O2O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不仅在中国国内找不到可以参考的样本,即使在全球也难以找到成熟的榜样,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对于这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投资者和市场都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苏宁将按照既定的“一体两翼互联网路线图”,加速推进线上线下融合的O2O模式,增强自身零售服务的核心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合作伙伴和消费者。

作为一家上市企业,在苏宁转型互联网的道路上,广大投资者给了苏宁很多支持与鼓励,也给了苏宁很多启发。长期以来,苏宁一直积极与投资者保持着互动,苏宁也十分钦佩投资者的战略眼光和价值投资理念,但我们坚持“尊重但不迎合”的原则,按照既定的战略方向前行。

日报:作为上市公司,必然有盈利压力,转型设想的包括开放信息流、金融流、物流等各种新的利润中心,预期什么时候能够在财报中显现出来?

张近东:在传统零售发展阶段,零售业的盈利方式主要是依靠进销存能力,体现为企业在供应链、品牌、资源等方面的资源与能力。目前我们正在全面转型互联网化,打造“一体两翼”互联网零售模式,本质上就是要按照开放平台的方式把企业资源最大限度地市场化和社会化,从而集聚品牌商、零售商和服务商的资源与智慧,打造一个共赢的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最丰富的产品和最优的体验。

在转型互联网零售的过程中,我们正在构建多元的价值链新体系,包括产品定制包销服务、物流供应链服务、商品和消费者数据化服务、品牌和促销的社会化推广服务以及资金增值管理服务等多个价值链条。随着转型发展的逐渐深化,以及IT服务、物流服务、金融服务的社会化发展,苏宁在信息流、物流、金融流的优势将真正展现出成效。

苏宁的转型是要建立一个新平台、创造新能力,所以必然要经历一个阶段。而且在转型过程中,苏宁不是将盈利曲线作为一个成效标准,我们更关注在转型过程中的团队成长、战略实施、经营变革、后台服务等方面是否能够真正做到位。一旦各项能力都转型到位,那么未来的成长也就水到渠成了。

日报:面对转型,你是否有一些可以分享的管理心得?

张近东:从规模上来讲,苏宁与世界最大的零售企业沃尔玛相比好似青春期少年,规模属不大不小状态,不存在新旧利益、群体利益冲突的突出压力,正是最容易变革创新的时期。

一是转型经营要把握行业的本质。零售业从本质上讲是从事商品流通服务,转型方向要从提高流通效率、满足顾客个性需求着手。

二是转型需要坚守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转型时期,企业要肯定已取得的成绩,但不能留恋过去的成功;要正视现实的问题,不能屈服于未来的挑战。

三是所有的转型最后都要固化成团队的文化。只有文化上的转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精神传承,成为融入到员工的血液里的基因,成为自发的、自觉的内在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