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传统焕发新活力 中秋婵娟千里共相庆
2016-09-18 16:33:24 来源:
“黑芝麻枣泥的月饼,贡在盘里的橘梨鲜果,满桌的佳肴再配上深夜一轮月亮……”近在眼前的中秋,包含了多少人的记忆,对亲人对美食,也对中秋延续千年的传统。其实,在每个普通人的生活中,节庆老传统还不止这些——比如端午雄黄香粽、重阳艾蒿登高、过年爆竹桃符。
初唐至今,每逢农历八月十五必团聚欢庆祈福,各代各地庆祝方式不同,有的鸣金击鼓,有的设香祭拜,有的围坐院中谈笑。经时代变迁,中秋部分规矩已被淡化,但传统魅力依旧在。那么现代人,如何传承历史积淀,又为节日注入了什么新活力?
小小月饼拥抱互联网
小时候清贫现、在过上好日子的吴阿姨,老家在安徽,对中秋有独特记忆,提到月饼她感叹到,“原来条件不好,正赶上闹饥荒。小孩子都盼过节,有月饼瓜果吃。父母买一斤月饼只有四块,能吃一小芽儿月饼就开心的不得了。”
据网络资料显示,20世纪60、70年代,月饼还是个宝,一小块五仁月饼,里面是冰糖和青红丝。还得有钱和月饼票,才能排队买到。“月饼在铺子里买,用纸包着的,能吃上一块五仁月饼,就是令人羡慕的中秋了。”
老字号月饼,如稻香村、冠生园等等,且不论销量如何,经过年复一年的传承,依然还在延续。在继承传统工艺,对馅料饼皮进行新口味研发的同时,月饼商家们为了方便市民,也不断“触网”。以苏宁易购为例,记者打开网页看到,平台上共有各大品牌的一千余种口味月饼,价格从几元至千元不等。老牌稻香村,有多种月饼礼盒及月饼提货卡券销售,涵盖各口味花色,京八件、凤梨酥等也都能买的到。
苏宁易购市场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的节庆购物,比如中秋,不光是买点月饼自己品尝,商户及平台还针对消费者的送礼团聚等需求,提供解决方案,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购买到节庆食品、礼盒等。”传达节庆祝愿祝福,动动手指就搞定。
除了必不可少的现成月饼,记者还在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上看到各类模具、原料。现在,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食品口味和养生,月饼也不断推陈出新,鲜肉月饼、龙虾月饼、冰皮月饼等新口味不断上市。为了追求低糖低油,甚至,很多人干脆选择在家做月饼。南京一网友“小果”表示,现在什么东西都能上网买到,家人聚一起亲手做月饼,养生好吃又很有意思。
新旧融合 先进技术注入旧时温情
互联网让现代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易观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显示,2006-2015年,电商对消费者影响作用明显,网络零售占全社会零售总额的12.3%。以南京为例,十年间,南京居民网上消费增长率明显高于收入增速,而且在家庭用品、居住设备等方面,更是大手笔投入。其中,用移动应用APP购物、社交、浏览讯息的人群占比高达50%。
记者随机对话不同年龄段消费者得知,以节庆购物为例,对待新旧生活习惯的态度两极分化明显。年龄偏长者希望能多还原旧时光,子女陪伴线下购物更有温情;晚辈人群认为,节庆团聚必不可少,但线上购物省时省力,品种全并且不拥挤。
为此,苏宁易购市场相关负责人也表示,针对观念的差异,电商平台在节庆也会推出温情活动,比如易购APP上有“团圆中秋带爱回家”的家电聚惠,子女带着父母,坐在家里的沙发上就能挑选各种优惠产品;苏宁易购直营店提供亲情视频活动,为留守老人儿童,免费连线异地的亲属视频。
这种新时代技术和传统节庆的融合,让生活更加便捷,也延续了团圆温情。利用互联网,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使之更丰富更活力,也是时代发展进步的体现。
而对于部分渐渐被淡忘的老节日规矩,如中秋祭月击鼓等,业内专家认为这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一方面是传承无人;另一方面是程序繁重缺少时代感。“老传统是要言传身教的,不少人因为外出求学务工等,缺乏互动实践,很难传承。”
现代生活的快速发展,也给很多传统带来了困境。旧传统遇见新技术,就可能破坏原有传承氛围、人文环境。但新的生活方式、沟通环境,也让家人朋友之间的相聚变得更便捷,新颖的技术能够带来更多惊喜与快乐。
未来互联网对于生活的影响,将更加深入,网络在人群中的渗透,也将愈加强烈。针对接下来的国庆、元旦新春,苏宁也会积极响应消费者的精神需求,让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充分的体现发扬出来。这个中秋,苏宁为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提供的电商物流、视频服务,就是新技术和旧传统融合的好处所在,正所谓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